新华小记者走进中牟博物馆 看历史演变 品读城市文化

  • 来源:新华小记者
  • 时间:2018年05月23日

新华小记者了解博物馆镇馆之宝太平车.jpg

新华小记者了解博物馆镇馆之宝太平车

新华小记者聆听农耕五谷故事.jpg

新华小记者聆听农耕五谷故事

新华小记者农耕馆合影.png

新华小记者农耕馆合影

新华小记者体验采访农耕文化遗产讲解员王雨晴.jpg

新华小记者体验采访农耕文化遗产讲解员王雨晴

新华小记者听讲解员讲解非遗馆文化.jpg

新华小记者听讲解员讲解非遗馆文化

新华小记者在文化艺术中心合影.png

新华小记者在文化艺术中心合影

中牟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彦霓给新华小记者讲中牟文化.jpg

中牟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彦霓给新华小记者讲中牟文化

新华小记者体验采访中牟文广局非遗中心武术专家武金科.jpg

新华小记者体验采访中牟文广局非遗中心武术专家武金科

博物馆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地,是我们伟大祖先智慧的宝库,是我们学习的丰富“校园”。5月19日,新华小记者走进了中牟博物馆,回味历史,学习祖先的聪慧智敏,积淀文化修养,提高精神境界。40余名新华小记者冒雨来到坐落在新县城的中牟文化艺术中心,开启了他们的探秘之旅。

据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接待中心主任王艳霓介绍,文化艺术中心,自2016年开始筹备,2017年正式开馆,历时三个月的筹备期,分别有博物馆、农耕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中展示了中牟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美,是我们中牟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也是我们的城市名片。这是开馆以来,首次迎来这么多的新华小记者的参观。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参观,了解我们厚重的中牟文化。40余名新华小记者参观博大精深地农耕文明。一件件精美地珍品,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雕塑,一句句描述历史地文字,再现过去世界之美妙,祖先之伟大。新华小记者们,个个手执笔和本,认真记录学习。他们文明礼貌,不做任何有损博物馆藏品地行为举止。

在参观中牟博物馆时,博物馆文物讲解员李艳、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刘盈、农耕文化遗产讲解员王雨晴分别给新华小记者详细精彩地讲解了每一个文物所承载地故事,它们的产生以及作用。新华小记者就他们不懂地问题纷纷提出了疑问。

新华小记者还体验采访了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中心外聘武术专家、中牟县武术协会副主席武金科和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彦霓。他们就中牟农耕馆地建立、博物馆地特色、接待地参观者、儿童参观地情况以及建立农耕馆地意义进行了提问。他们了解到中牟农耕文化博物馆力求通过差异性定位来突出独有的特点,立足中牟实际,展示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生动演变。该馆占地400平方米,内设7大板块展示区,仅农耕用具就有700多件套,镂、犁、锄、钯等各种农耕用具一应俱全,让观众大开眼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中展示中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中牟博物馆收藏文物共计972件,国家珍贵文物641件,文物时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长达八千余年。根据出土文物的种类特点,展厅分为“序厅”、“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专题展”、“中牟近代史”及“中牟历史人物”七个部分。其中“虎形瓷枕”“绿釉牡丹瓷枕”“风花雪月瓷瓶”为国家二级文物。展厅中心展示的是天下第一琴“苍穹云龙”箜篌。“苍穹云龙”箜篌是依照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大画家仇珠“女乐图”中的25弦绝世箜篌仿制而成的,其汇集了顶尖的木雕、刀工、雕漆工艺,使“中华第一琴”得以再现人间。

新华小记者们参观完后,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精彩感受,他们认为,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同时还说,从本次参观,我们重新认识了中牟城。新华小记者梅均凡现场分享:“作为中国的青少年,我们需要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等我们未来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我们也要将我们的文化弘扬出去,这是我们的宝藏。”

中牟博物馆的建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重要的社会信息和历史文化资源,馆内丰富的藏品是人类智慧的凝缩,保存着人类创造力的成果,蕴含着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天才构想,是中牟城市发展的文化名片,同时还是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现场,有的新华小记者说在这次博物馆参观学习活动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以外地知识,既了解到了各种各样地青铜器和雕塑陶器,也见识到了绚丽多彩地绘画和书法,让他们大开眼界,使他们更爱祖国,更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以后还要去博物馆学习知识。(仝林鸽)

活动资讯
优秀稿件
联系我们
关注新华小记者关注新华小记者